今天帶小朋友到住家附近公園活動一下,想說夏季時間也差不多了,最近幾週也都開始聽到蟬叫,所以就到公園內的樹林找了一下,果然看到地上大量的蟬洞和蟬殼,認真找了一下,果然找到了兩隻,可惜沒帶上盒子,可以帶回家看蟬表演羽化蛻殼。

先來點小科普一下,全球禪好像有300種以上,因種類不同,生命週期有1年、3年,甚至10幾年都有,目前已知世界週期最長的是北美洲的一種蟬,可達17年。

台灣的蟬有100多種,台灣熊蟬為台灣體型最大的蟬,長約5公分,成蟲出現於每年的5至9月,主要分布於平地及低海拔地區,鳴聲非常響亮,在中南部的都市公園及田野十分普遍。

台灣熊蟬的生命週期約5年,雄蟬利用蟬鳴吸引雌蟬完成交配產卵,就結束了牠們短短半個月的一生。

雌蟬把卵產在樹皮內,孵化後,小若蟲再回到土裡度過蟬一生的大半輩子,每脫一次皮就長大一些,約在第5年才鑽出泥土,爬上樹幹羽化。

一般只有雄蟬才會鳴叫,主要是為了吸引雌蟬而鳴叫,有時雄蟬為了驅趕其他雄蟬、或是感覺情況危險時也會鳴叫。

但是妳有沒有想過爲什麼每次聽到蟬鳴時都是成千上百隻蟬一起叫?

生物學家認為這是一種趨同效應,自然界中有很多這種現象。

趨同效應也稱社會標準化傾向,指群體成員在群體規範的效應下,縮短差距,而趨向於相同的意見、觀點和行為傾向。

而趨同效應與助長效應、致弱效應、惰化效應及從眾效應等五個效應合稱為群體效應。

所謂群體效應是指個體形成群體之後,通過群體對個體約束和指導,群體中個體之間的作用,就會使群體中的一群人,在心理和行為上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而這種變化有可能產生1+1>2的工作成果,也可能產生1+1=1、0或小於0的負作用。

不相信1+1會小於0?

想想明天上班時會看到的人中(包含老闆)有沒有其中某人是那種會拖累妳的進度甚至拖累公司成果的。

所以當我們在講一間公司的組織文化,也就是企業DNA時,通常就是指同一個組織內的人有著共同的思考模式、做事方法、行為準則及精神理念。

在社群媒體時代,我們都知道,每家公司都應該轉型為媒體公司,要有自己可掌握的溝通戰場(通常就是指自家可掌握的社群媒體),也要有在別人的戰場上與公眾溝通的能力。

例如:

有一則關於公司的負面新聞突然被某個人爆料在Mobile01或PTT上時,公司可能平常沒在經營這些平台的帳號,或是可能有,但並不是活躍帳號;

這時,除了傳統的找記者發佈新聞稿以外,如果妳的自媒體經營得當,那就會是一個很好的主戰場。

在別人的戰場上表達事實回應,並表示所有的相關回應及後續處理措施都會公佈在官方的自媒體平上。

如此一來,只要應對得宜,有時不小心擦槍走火的負面新聞可能被處理成正面形象宣傳。

大家都知道美國總統川普是個推特王,不管大或小、正面或負面情緒他都直接發表在個人推特上;

至於推特上的一字一句是不是每篇都是他自己寫的,不是重點;

重要的是,由於他對於推特這個社群媒體威力掌握的相當透徹,並且秉持”真實”、”即時”兩個原則,現在大家都知道美國總統有沒有什麼重大政策,不是去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而是去看川普的推特。

社群媒體影響力是很驚人的,以往傳統媒體被需要的原因之一是”第一手”;

但是現在會經營社群媒體的意見領袖或組織,他們有話就自己說,傳統媒體得到消息的時間和一般人是一樣的;

因此傳統媒體轉發熱門貼文時,看到的使用者可能已經在最源頭的貼文處按過讚甚至轉發的比傳統媒體還早,所謂”第一手”這件事已經不是傳統媒體可以努力的可能了;

這種科技改變條件也是傳統媒體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妳會發現,在社群媒體時代,每一家公司都需要自我定義為或大或小的媒體公司,並進行不同程度的數位轉型。

而數位轉型的主架構要先打造出三支大支柱:

平台(Platform)、流程(Process)、人(People)。

  • Platform(平台):

主要須建立一套包含監測&即時回應客戶聲音系統或方式、數據分析、用戶社團、社群CRM、內容行銷和溝通。

  • Process(流程):

社群媒體政策、資訊技術整合串接、危機處理流程、診斷目前架構的有效性、擴充基礎。

  • People(員工):

行為改變、強化跨部門/單位合作、執行跨單位支援、全員社群

以上為簡單的導言,想知道我在介紹哪一本書的,可以留言告訴我,或是其實妳已經看完這本書了,也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妳的心得。

哦,稍微提一下,這本書的作者幾年前出過一本很棒的社群媒體方面的書,後來也有中文書出版,但是目前這一本書2018年3月才剛出版,只有英文版,看的我痛苦的要死,有人能幫忙翻譯翻譯是再好不過了。

  • 南搞數位學院:

與妳一起搞定台灣旅遊住宿產業數位轉型之路。

小編

妳好南搞創辦人! 生活於台南,工作於台南,玩樂於台南! 期望在台灣旅遊住宿業的數位轉型路上走的好走的順走的呱呱叫!